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。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,才能挺起工业高质量发展的“脊梁”。
2023年一季度,我国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,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%,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.9个百分点,在连续两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速。其中,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.2%。
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数据同样彰显了高技术制造业公司的蓬勃生机。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披露,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公司2022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.4%,高于全市场上市公司增加值平均增速2.5个百分点;高技术制造业公司2022年研发强度达6.71%,远超同期上市公司2.32%的整体平均研发强度;高技术制造业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.6%,远超同期上市公司7.2%的平均增幅。高技术制造业公司正加大研发力度、协同创新,抢占竞争高地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。”各地积极响应,在推进新型工业化,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方面频出新招,包括强化产业基础技术攻关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、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耦合等,不断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。在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下,高技术制造企业站在了创新舞台的中央,成为推动我国产业链向高端进化、向价值链上游升级的主力军。但在补短板、锻长板,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推进产业体系高质量跃升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其一,保持较强的创新意识,提升创新引领能力。
当前,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,科技创新成为各国争夺话语权的主要战场,对科技制高点的争夺越发激烈。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,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、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;要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,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,积极鼓励、有效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,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。
作为企业中的领头羊,上市公司责无旁贷,要在研发投入上持续保持高水平增长,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进程中积极作为。唯有如此,上市公司发展动力才能不断增强,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。
其二,保持清晰的方向感,向高精尖领域要效益。
在A股市场,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隆基绿能、迈瑞医疗、中芯国际等产业链龙头企业,锚定高精尖领域,在各自赛道上风生水起。这些高技术制造企业通过结合人工智能、数字经济,采用新材料、新技术,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。
中小企业也是“硬核”创新的生力军。一季度,工信部公布了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,首批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共入驻中小企业2.8万多家,共有制造业单项冠军55家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294家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87家,创新型中小企业约5000家,优质中小企业占集群企业总数的20%以上。这些企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、智能制造等“高精尖”产业领域,创新实力强、市场占有率高、掌握核心技术,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。
其三,强化高技术制造业品牌,讲好品牌故事。
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,也进入了品牌经济时代。今年3月份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湖南调研并主持召开先进制造业发展座谈会。会议指出,要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,坚持优化布局、集群发展,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、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、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。
制造业企业通过加快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研发和应用,开发一批技术独特、市场冲击力强的高质量创新产品,以推动形成更多高技术制造业品牌。品牌能量推动价值成长,价值成长彰显品牌能量,在这种“双向奔赴”中,上市公司要不断用心塑造品牌、讲好品牌故事、发挥品牌能量。(赵学毅)